■示范期规划图
东莞时间网讯 地下空间里,有一个全新的管道隧道世界。各种管线在管廊里和谐共生,电子设备自动监控,人类可自由行走在管道隧道里随时进行检查维修。
这幅美好图景,来自于正在东莞CBD开展示范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这种在世界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绿色建造方式,与我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正在推动的装配式建造方式一起,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据悉,由我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代拟起草的《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送审稿)》已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纳入我市未来10年内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
目前,《南城国际商务区市政交通及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已提出整个商务区的综合管廊建设方案,并于去年7月完成了最终规划方案优化。其中,示范段总长6.59公里,投资估算3.4亿元。
地下综合管廊就像一条管道“地铁线”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管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给水排水、供热等各种工程管道集于一体,因此综合管廊也可形象地称为“共同沟”。
“如果通俗地理解,地下综合管廊就像是一条管道‘地铁线’”。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工程师李海东形象地描绘说。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自1833年巴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综合管廊后,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发展历程。经过近200年的探索、研究、改良和实践,其技术水平已完全成熟,并已成为国外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现代化象征和城市公共管理的一部分。
李海东介绍,相比国外综合管廊近200年的历程,我国对综合管廊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现代化综合管廊是1994年建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的综合管廊。目前,综合管廊还仅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新区有所建设,尚未广泛应用和普及。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将彻底告别“拉链路”
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重地上,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现象时有发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的需求提高,“既重‘面子’,也重‘里子’”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新要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正迎来全新发展时机。
李海东介绍,相比传统的管道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将由以往的各类管线 “分散式建设”的模式转变为“集约化建设”的模式,从根本上转变“各自为政、互不通气”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强调“精细化管理”,满足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线单位的日常运营维护和管理需要。
除此以外,综合管廊建设还将减少多重施工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减少维修管线时的施工作业,消除“拉链路”现象;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我们传统的管道采取直埋方式铺设,一旦管道需要维修或改道,就必须把道路挖开,等管道维修完毕再把道路复原。道路就像一条‘拉链’,被反反复复地拉开合上。”李海东形象地进一步解读说,随着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管线检测维修都只需在管廊内进行,再也不需要到处挖路,交通也将变得顺畅。
据了解,随着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已开始着手综合管廊建设的试点和规划。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中国内地已建成综合管廊长度约360km,在建约220km,规划待建约1000km。
莞首条综合管廊示范段预计年内动工建设
在这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浪潮中,去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方案》,方案要求东莞市南城国际商务区示范期完成6.59km干支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同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探索推进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建设,打造管线高速。东莞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驶入快车道。
记者从东莞市南城国际商务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了解到,《南城国际商务区市政交通及地下空间专项规划》提出了整个商务区的综合管廊建设方案,并于2014年2月28日通过了专家评审会,2016年7月完成了最终规划方案优化。
根据方案,南城国际商务区规划建设综合管廊位于道路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总长度15.17km,其中双仓干线综合管廊长度为1.86km;单仓支线综合管廊长度为4.73km;缆线管廊长度为8.58km;入沟管线建议为:电力、电信、给水、再生水等。其中,示范段6.59km干支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主要位于CBD金融商务区规划用地地块下方。
“地下综合管廊主要布局在道路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方,但地块内每栋建筑物都将预留接口,与地下综合管廊实现对接。”东莞市南城国际商务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田海旗解读说。
据了解,南城国际商务区综合管廊总投资估算6.98亿元(不含征地拆迁、管线迁改以及障碍物迁移等费用)。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方案》,商务区公司拟定了商务区综合管廊示范期的建设方案,总投资估算3.4亿元。“示范段预计今年年内将动工建设。”田海旗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