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此时提“国内大循环”,有何深意?

2020年注定将成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点。近段时间,从企业家座谈会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国谋划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发广泛关注。

中央在此时提出“国内大循环”有何深意?新发展格局将给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人民论坛综合整理相关核心要点,一起来看!

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rmltwz)

转载请注明来源

理解“国内大循环”内涵

“国内大循环”是否是个孤立的概念?多位权威人士表示:肯定不是。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经济环节看,还是从西方经济学中要素及产品市场的供给—需求经济分析框架看,经济活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很多专家指出,从这个概念不断清晰、完善、深入的时间线上,可以看出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全局性战略:

——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信号。

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不仅体现了发展战略转型的内涵,也适应了国内基础条件和国际环境变化的时代特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不断演化的反映。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以更高效的资源流动和要素配置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血脉”,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国内大循环=“闭门造车”?

“中国要停止开放”“中国发展将向内转”……近来,一些海内外舆论的解读,隐藏着担忧与怀疑:中国是否会停下改革开放的脚步,关起门来封闭运行?

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已经针对上述疑虑旗帜鲜明地给予回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所以说,中国是在开放环境下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绝对不能把国内、国际“双循环”割裂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不是要闭关锁国、主动脱钩,而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要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打开国门搞建设。”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说。

中国拥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市场,随着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潜在的经济活力和发展余地、空间还非常大。在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看来,国内大循环的真谛是“开放”。通过释放国内经济和消费潜力,结合保护知识产权、改善营商环境、减少准入限制,吸引跨国企业把产业链、工厂、店面继续留在中国,分享中国消费市场的蛋糕。

形势越困难,越要扩大开放。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循环,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两个循环畅通互动,经济运行才能“气血充盈”。

 

“双循环”如何有效运行?

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这一新发展格局时,提到了“持久战”一词。多位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已被提到了中长期战略高度。那么,“双循环”将如何运行?动能在哪?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刘瑞在《人民论坛》刊文表示,重启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兼顾国内外的环境变化,需要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的考虑,从多个角度保障中国经济增长行稳致远。

1、重启经济增长要充分发挥国际经济循环的有利条件

所谓经济“双循环”是指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之间有机联系的交互联系与沟通,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关系平衡的新意境。

就外部循环而言,首先,维护和改进以WTO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平台,是疫情之后要做好的事情。可以说,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结为了命运共同体。即使在疫情发生之后个别国家出现了去中国化的声音,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和利益权衡,中国应该作出自身调整的要及时调整,该继续开放的需要继续开放。同时积极参与WTO组织以及联合国等国际性组织的机制改革,并将经济全球化的理念从经济共同体提升到安全共同体、健康共同体、卫生共同体、环境共同体的新高度。与经济全球化结伴而行是基本点。

2020年的情势已经将美国阻止中国经济增长的意图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但是,美国这个打算是会落空的。其一,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不是政府而是市场力量,其中关键的力量是跨国企业和全世界的消费者。美国政府设置的种种阻碍经济全球化的栅栏都可以被市场力量所消融和化解。其二,世界经济联系已经极其广泛而深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格局。除非是世界经济格局大洗牌重组,否则一些技术性、战术性手段是难以割断彼此之间的联系的。其三,经济全球化给几乎所有国家和人们都带来了利益好处,中国固然是受益方,其他各方包括美方在内也是受益方。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是西方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会超越意识形态,过去是与社会主义的苏联合作交往的基础,今天依然也是与社会主义中国合作交往的基础。

其次,“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向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2013年提出,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运营,短短7年时间,认同并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及地区已经远远超出预想。“一带一路”平台搭建起来之后,取得许多成就,如中欧班列、中国在沿线国家开展的工业园和大型项目建设。“一带一路”开行之初,就定“五通”(政策通、设施通、贸易通、资金通、民心通)为平台建设核心。“五通”符合参与各方的想法和利益。只要好好按照这“五通”去做,循环应该是越做越好,路子应该是越走越宽。

2、保持国内经济自身良性循环的战略性思路和方向

就国内重启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而言,相关政府机构已经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比如上万亿元“新基建”规划,上千亿元企业减税措施,上百亿元地方政府消费券发放等。从战略层面考虑,恢复经济增长不能仅靠短期刺激,还需要着眼于中长期部署。保持国内经济自身良性循环是比恢复经济增长更加重要的任务。如果总体性部署考虑不周,短期投出去的巨量资金也会效果甚微。目前需要讨论和认识如下战略性思路和方向:

其一,建立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上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以自身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参与了最初始的全球分工体系,以“三来一补”的方式换回了宝贵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中美贸易战之初,中国完整的产业体系固然显示出信心与优势,但是尖端产业技术和高端供应链被卡在美方手里的残酷现实,也充分展示了中国经济的软肋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疫情暴发之后,此事的急迫性更加突出。此外,按照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设想,所谓高中低端产业和上中下游供应链都是必须拥有的。

建立完整的产业链重点在两头:一头是高端产业中的尖端产业,一头是正在国土上消失的低端产业。重新恢复和发展低端产业或许会招来各种各样的批评,但是要从大局出发来思考问题。在疫情没有发生之前,中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建设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不应当与这个任务相冲突。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并不属于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的短板,没有必要又大规模卷土重来。

▴其二,建立更加协调的区域经济体系。中国国土幅员辽阔,但是区域经济分布不均衡。到改革开放中期特别是在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第二步之后,国家通过推行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地区协调平衡战略来缩小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但是区域经济不协调的状况是地理区位、资源不合理分布和开发不合理而长期造成的问题,需要长期坚持逐步缩小和改变。

未来,制定西部大开发二期战略可以作为建立更加协调的区域经济体系的切入点,重启经济增长从重启西部大开发二期战略工程开始。西部大开发二期战略工程需要更高站位和格局,建设美丽大西部、发达大西部、幸福大西部、开放大西部。西部再开发的重点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实现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让资金流、商流、人流、物流从沿海发达地区反向流动到西部。

▴其三,努力建设高质量的价值链。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未必能够形成高质量的价值链。这与分工体系以及产出效率有关。在全球经济分工体系中,中国的经济竞争力长期占据价值链中低端,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回报不成比例,高度附加值被别的国家拿走。建设更高的价值链需要在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基础上做起,但是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比如,一个西部农民通过跨境电商就可以卖出自己种植的优质苹果,稳赚高出国内市场好几倍的收入,这就表明虽然人在产业链的低端(林果业),但是能获得在价值链上的高端收入。建设高质量的价值链,可以加速增加居民收入,关键是培育经济竞争力。

▴其四,构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良性循环体系。疫情的暴发显示出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疫情打击最重的是实体经济,克服疫情最关键的是实体经济,恢复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是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才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对虚实两种经济体之间关系的认知和政策调整早在疫情前就开始了,然而认知断断续续,有不同声音常常出来干扰。藉此疫情之后重启经济增长之机,应当下决心将脱实向虚的趋势扭转过来。虚实经济体关系失衡的关键是虚拟经济像吸血鬼那样吸走或稀薄了实体经济的利润,是利益扭曲的问题。因此重构虚实经济体的利益分配格局是构建良性循环的关键。

▴其五,构建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体系。此次疫情初期暴露出疫情预警系统失灵、防疫物资准备不足、人员责任不到位、应对机制包括法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有些问题在2003年“非典”疫情初期同样出现过,这说明需要进行必要的社会改革,完善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和循环体系。现代化社会中的经济与社会联系更加密切,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是相辅相成的,推进社会进步就是在实现经济增长。因此在充分肯定防控疫情成功经验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解决问题,人类总是在失误中寻找到开门钥匙的。

人民论坛新媒体综合整理

新媒体编辑 | 常嫦

资料来源 |《人民论坛》7月下“重启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思考”、新华网、人民网、学习时报

Views: 6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