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年代,住屋问题一样十分严重。1947年英国房委会的一份文件指出:「新加坡有一个世界上最糟糕的贫民窟,是文明社会的耻辱。」
1959年新加坡独立后,李光耀很清楚,国民有了自置物业后,命运就会与国家的命运捆绑在一起。有楼的人,政治取态会倾向保守,不想社会动乱,以免影响楼价。
此外,人人都需要住屋,如果住屋问题控制在政府手里,政府就可以轻易操控人民。不听话的,就不配屋。人民就会自动顺从政府。所以,人民行动党执政后,即全力为人民建屋,以人民负担得起的价钱卖给人民,好让人民感恩图报,在「民主」选举中投票给人民行动党。
这些由政府兴建的房屋在新加坡被称为组屋,单位有大有细,小的一房一厅,约600呎;大的四房两厅,可大至2,000呎;以便家庭成员增加后可以置换较大的单位。现时,一般组屋的面积都有一千呎左右,有些还是复式的,在香港已可以称之为豪宅。香港人对此都十分羡慕。
新加坡的组屋只卖给新加坡人,非新加坡人就得在私人市场用市价购买,政府不会补贴。新加坡人要买组屋亦得符合一定的条件。单身申请的,年龄要过35岁。以家庭为单位的,户主过21岁就可以。购买不同大小的单位会有不同的入息上限。除了小部分人会不符合入息上限外,一般的打工一族都没有问题。政府无意在这方面设立为难自己人民的门坎。只要部分富裕阶层,才得在私人市场自觅居所。他们要求高,组屋未必符合他们的理想。至于那些真的收入微薄得连组屋也买不起的人,政府另有廉租的公屋供他们选择。
政府在订定组屋的售价时,主要考虑人民的负担能力,而不会与私人市场的楼价挂钩。所以,新加坡人只要在市场上有一份正常的工作,基本上都可以买得起楼。新加坡人买楼,可动用强积金的积累。这些强积金户口里的钱,很多人都不想等退休后才用,所以一般人都倾向尽早拿出来买楼。
新加坡强积金的供款比例很高,雇主要供17%,雇员要供20%,金额合起来是工资的37%。这等同新加坡人一出社会工作,政府就迫他们储蓄作买楼用途。即使工作年资不长,积累有限,也可以透支未来的供款来买楼,所以新加坡人买楼都不愁没有首期。由于供强积金的钱,即使不用作供楼也是没法自行处置的,所以供楼后,新加坡人的生活质素不至于大受影响。如果量力而为的话,用正常的强积金供款来供楼也可以足够。如果肯补贴一点,就可以住得更好一点。
新加坡人在政府的照顾下,有超过八成已买了组屋,加上那些买了私楼的人,自置居所的比例超过九成,可称世界之冠。民调显示,有95%的新加坡人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表示满意。
香港与新加坡同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着手处理自己的房屋问题,很明显新加坡取得的成绩比我们好得多。那香港可以仿效新加坡吗?这个问题另文再谈。
本文作者:施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