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单位:Archseeing
- 地址:广东东莞市
- 建筑面积:1300 m²
- 项目年份:2023
- 摄影:Zhong Liu, Jiangxing Liu, Zhaokun Fan

千年古城,百年小学。东莞莞城自古与东江相连,城与水脉相通。阮涌小学的校名就与 “水流 “有关。过去,甚至有船只从校门口经过,当地的几座家庙也曾作为教学场所。学校 2023 年的改造恰逢市重点工程 “东莞记忆”,这座千年古城面临着重新思考城市振兴的困难和机遇。阮涌小学是东莞市现存最古老的小学。它的更新逻辑分为街道片区和校园片区两部分,分别由企业和政府推进。我们负责项目的统一规划和部署,这次我们重点改造沿街空间。


学校与老城区之间的边界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由于过去学校空间的扩大,学校边界与居民楼和商铺形成了相互嵌入的关系。改造前,学校大门左右两侧是水泥仿古门楼。二校门旁边是上世纪 80 年代的国有房产,中间是马赛克和砖混结构的居民楼。校园环境杂乱破旧,没有保留任何老建筑的痕迹。在上层规划尽量保留原有建筑、不改动居住建筑的原则下,校园沿街空间整治融入了城市特色语言。改造分四部分进行:



空间传承。通过研究阮涌小学家庙的造型,将古代家庙大门与街道之间的空间关系转化为主次门之间的两个过渡空间。


功能连接。通过走廊的设计,原本完全独立的建筑在形式和功能上得到了连接和优化。教师休息区、就餐区、舞蹈室和主教学楼之间的连接十分顺畅。


结构改进。在不拆除原有墙柱系统的情况下,我们借鉴了东莞仅存的古代教育地标建筑 “明代状元拱门 “的建造方法。我们借鉴了传统的榫卯结构,使用木质构件来展现传统氛围。同时,新旧结构有效融合。



材料色调。主入口和次入口墙壁上使用的灰色砖块是附近城市改造工程中再利用的旧砖块,墙裙由花岗岩制成,并带有当地传统的细部装饰。这两种材料在校园内得到延续,成为连接校园内外的统一语言。细纹灰白石材和西式扶手图案反映了现代沿海城市的建筑特色,这些地方元素也被运用到设计中。阮勇小学的改造虽然只用了 4 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但它标志着老城区人文城市精神的延续和转变,意义非凡。









▲平面图

▲平面图

▲平面图

▲平面图

▲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原文链接:https://www.archdaily.cn/cn/1013475/qian-nian-gu-cheng-li-de-bai-nian-xiao-xue-jian-zhu-she
Views: 88